新聞資訊
在線管控全面升級智慧供應搶占先機
——國網先行先試智慧物聯平臺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紀實
一大早,國網上海電力物資部副處長沈維捷便坐在監控室內,認真地查看著眼前不斷實時更新的監控屏。監控器的另一端,是9家主流供應商33條核心工藝生產線的實時工作畫面,關鍵質量數據無間斷地從工廠車間實時反饋到系統后臺,生產現場情況、產品質量一目了然。
就在幾年前,這些制造廠家還只能通過最傳統的人工現場監造的方式確保制造過程安全、合規。得益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搭建的電纜質量在線監造系統,目前,這一工作已完全由智能系統替代,產品制造過程自此處于無間斷可控、能控、在控狀態。
2019年,為進一步完善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國家電網秉承泛在電力物聯網“以數字化管理大幅提升能源生產、能源消費和相關裝備制造的安全水平、質量水平、先進水平、效益效率水平”的發展理念,在電纜質量在線監造試點探索基礎上,通過大、云、物、移、智等新技術應用,以工廠側為感知對象,以物聯網關為感知終端,開始于更大范圍內推進智能在線質量管控的全面升級。
“透明”工廠守護質量提升
“我們是第一家參與項目合作的企業!開展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建設,正好契合了我們‘數字化工廠’的發展腳步。”寶勝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徐中的語氣中流露出了掩飾不住的欣喜,通過探索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寶勝公司先后將2條高壓生產線、14條中壓生產線全面接入平臺,以親身體驗切實感受到了管理效能和生產效率的提升。
尤其是旗下接入生產線最多的中壓分公司,累計擁有采集點2186個,數據采集裝置覆蓋電纜生產絕緣、護套和試驗等工藝環節設備45臺,已完全實現電纜制造關鍵信息的自動全息采集。
“這就相當于有2186只眼睛,24小時不休息全程幫你盯著生產線!”中壓分公司經理趙文明告訴記者,對于一些全套由國外引進的生產設備,其生產線長度往往超百米,僅通過人力很難實現全面管理。在平臺的幫助下,生產線上的數據、影像能被實時采集、傳輸到中控室后臺,以便操控人員隨時了解設備生產運行情況,既降低了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也大大減輕了企業管理壓力。
據估算,自平臺建設運用以來,中壓分公司的員工數下降了20%,企業平均成本下降一成多,降本增效成果十分明顯。同時,實時采集的數據還可作為優化工藝設計的基礎,為產品質量穩定性的不斷提升提供重要參考,加快實現產品和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不僅對內打造了24小時自動化監控平臺,還利用數據分享構建了一座座“透明”的制造工廠。
“通過智慧物聯平臺建設,我們的制造過程變得‘透明化’,可謂是‘陽光下的合作’。”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林軍表示,多年來,國內電纜行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個別企業產品以次充好、偷工減料,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競爭環境,對企業及行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現在,智慧物聯平臺助力青島漢纜打造出全方位可視化工廠,實現了物資生產制造過程的信息全面采集、環節全息可視,不僅可以讓客戶直接看到青島漢纜為提升產品質量作出的每一分努力,更增添了企業向不良競爭叫板的底氣。
“很慶幸當時作出了明智的選擇,開展了‘陽光下的合作’,打造出令客戶信賴的產品制造環境?!闭鐝埩周娝f,“陽光下的合作”不僅為制造廠家保證生產流程合規、產品質量有保障增添了一道監督“緊箍咒”,也為全面提升質量、杜絕不良品流入電網增加一道行之有效的“安全閥”。
在一次又一次的建設與實踐中,智慧物聯平臺建設日漸更加完善,在助力企業提升制造品質、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與健康發展的同時,也在通過越來越豐富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大數據積累,為國家電網公司構建質量評價模型提供更多支撐,助力其更客觀公平地完成對供應商工藝質量評價和行業分析,為我國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更堅實基礎。
“實時直播”助力行業升級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對于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深有體會。
據了解,上上電纜在建設初期就已為其高壓、超高壓生產線配置集控中心。通過與國網公司的智慧物聯平臺相連接,目前,其10條電纜生產線已全面實現了遠程在線監造,牢牢守住了安全紅線和底線。
談到接入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后的變化,上上電纜董事長丁山華表示,在未接入平臺以前,生產線一旦出現不合理波動,就需要多部門協作巡查癥結所在,花費時間不說,隱患往往無法完全根除?,F在,依托自動監控功能,一旦生產中發生工藝偏差,平臺就會在第一時間自動推送預警消息。同時,可疑癥狀一目了然,潛在隱患可被迅速消除,為提升產品質量、確保按時完工提供有力支撐,大大提升了企業市場競爭力。
“未來,客戶出現技術問題和設備故障時,還可通過平臺在線支持功能,獲得由供應商提供的遠程智能維護、診斷分析和技術指導?!背涛隹萍际紫夹g專家吳長順告訴記者,伴隨電纜質量在線監造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其將在供需之間建立起一個質量互信平臺。通過在工廠端部署感知設備,平臺將聯結供應商生產線采集關鍵質量數據,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及時發出質量預警,打破了以往連續進行的電纜生產工序中駐廠監造無法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弊端,有效實現制造全過程信息可視化、智能化質量控制,更為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不容否認,24小時無間斷的生產制造過程“實時直播”會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然而談及未來規劃,丁山華卻堅持與國家電網合作,繼續逐步對接供應商排產計劃、生產制造、庫存情況、物流運輸等業務,共同拓展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的建設。他相信,“長遠來看,接入智慧物聯平臺肯定將為提升產品質量、推進企業進步帶來積極影響!”
據了解,除已經試點的電力電纜,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面向線纜、線圈、開關等18類電力物資制定建設推進計劃。按規劃,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對內將為各專業提供精準的物資供應全過程信息服務,全方位支撐國家電網公司現代(智慧)供應鏈建設,加快“三型兩網”戰略落地;對外將整合供應鏈信息,提供大數據分析增值服務,促進電工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和產能升級。
在國家電網公司的積極推動下,一個品類多樣、標準統一、感知全面的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正在日漸成型,蓄勢待發為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貢獻!